http://s1.ifengimg.com/2018/05/18/abbe361280921e0309fe97446939b4bb.jpg
对话刘克成:面对历史 放低姿态 - 凤凰网房产北京
“我们今天所传承的遗产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为丰富。如果历史有进步可言,那不是因为我们生下来时比前人更健康,更美好,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降生于更丰厚的遗产之中,被更高的底座托起,以此前知识和艺术的全部成就为基,随着它上升 -来自凤凰新闻客户端
https://ihouse.ifeng.com/news/2018_05_18-51467199_0.shtml

对话刘克成:面对历史 放低姿态

张晋羽 凤凰网房产
2018-05-18 19:56

“我们今天所传承的遗产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为丰富。如果历史有进步可言,那不是因为我们生下来时比前人更健康,更美好,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降生于更丰厚的遗产之中,被更高的底座托起,以此前知识和艺术的全部成就为基,随着它上升。”——《历史的教训》

在哲学家眼中,历史是面镜子,照鉴臧否;在文人眼中,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信笔粉饰。认识刘克成之前,我竟难以想到,在今天这个逐新趋异的时代,有人还能沉下心来,用很低的姿态,与历史相触。

首次邂逅刘克成的作品,是汉景帝阳陵的帝陵外藏坑遗址博物馆。与一般体态张扬气势宏伟的博物馆建筑迥然不同的是,汉阳陵博物馆采用下沉式结构,主入口避开司马道正面,置于东阙门一侧,“弃宏大而就无形”,将整个建筑隐藏于地下。汉阳陵封土四周共有81座外藏坑,博物馆创造性地将东北10条外藏坑设计成全地下式的遗址保护展示厅,运用科技手段把遗址环境与参观环境分离,封闭模拟文物埋藏环境,成为我国第一座近帝陵封土、对遗址实现全封闭保护的现代化全地下遗址博物馆。“大象无形”的设计理念,一度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佩赛特惊叹为“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的楷模”。

“历史是个老人。”访谈过程中,刘克成这样向我描述他眼中的历史。实际上,在刘克成的作品里,不难窥见形形色色各类“老人”的身影--既有帝王这样的老人,比如汉阳陵博物馆;也有像商贾这样的老人,比如大唐西市博物馆;甚至还有近代文人这样的老人,比如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我在寻找与历史相触的一种方式。我认为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他不需要模仿,更需要的是陪伴--你要花时间、你要陪他说话。所以我的建筑总是一种对话的姿态,与历史相对、与历史相触。”

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建筑面临“向东走”还是“向西走”的尖锐命题。国人开始焦虑地想要试图留住丢失的古代记忆。对此,刘克成指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化运动极大地改变了西安,那时期很重要的建筑今天其实也在消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界应当意识到保护近40年现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我们不仅有丢失周秦汉唐历史记忆的可能性,我们也有丧失当代记忆的危险性。”

面对历史这位老人,履行一个小辈的礼数,放低姿态、向他致敬。在刘克成看来,任何上了年纪的人和物,都值得被尊重。

(采写 张晋羽)


▲刘克成教授,当代著名建筑师,国际建筑师协会亚澳区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组主任,国际近现代建筑遗产理事会(DOCOMOMO)中国委员会主席, 陕西省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城市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房产:前些年我国建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西化”现象,欧式风格被一部分中国人视为“时尚”“奢华”的典范。中国的住宅产品,一直被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裹挟前行。中西风格的建筑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您判断未来我国住宅建筑的风格将会向哪一方倾斜?应该向哪一方倾斜?

刘克成:实际上这个问题被讨论了有一百多年了。客观来讲中国近百年面临最大的命题是--传统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

西方的船坚炮利打破了国门,与此同时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诸多的便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又切切实实吸引到国人。“现代化”是国人追逐的很热点的话题,衣食住行中“住”这个问题也没有逃离。

相当长的时间里,现代化的代名词就是西方化。这个是历史的一个必然。当一个弱小的人面临一个相对来说更强大的人的时候,起初追随的心理会比较强,但随着他一天天长大、变得自信了,他的基因也变得健全起来之后,他会比较平静地看待这个问题。

从文化角度来说,任何有益的文化都可以被吸收,但是要立足于自我。用佛家的话讲“要相信自在具足”,在自在具足的基础上去发展自我,而不是做基因改造、把自己彻底丢掉、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其实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上述你所提到的现象都是中国在现代化成长过程中(不成熟的阶段)所遇到的现象,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成熟、随着中国在文化上的自信越来越强,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基于中国基因的现代化的建筑表现。

凤凰网房产: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住宅称得上是“国学大宅”?

刘克成:首先要把商业炒作和学术问题分开。国学这个字眼总体来说是起源于学术的,章太炎先生不足一百年前提出“国学”这个概念,其实也出现了很多争议,也有人谈国学是“衰国之学”,也有反对这种提法的。是否能够把国学与一个住宅的具体样式结合在一起,我不敢判断。但通过这个现象可以释放出一些信息。

一个信息就是,中国第一批富裕起来的那些人开始回归本土文化了,我觉得这点是值得赞赏的、也是必然的。所以说在今天,也许有些人开始向往中国传统的那种生活方式了,希望寻找到一种适合于这种生活方式的空间和环境了,开发商是否顺应了这样一个潮流、推出了这样一些住宅、满足这些人的需求?这是正常的,也是值得赞赏的。

凤凰网房产:如何做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把国学元素融入建筑对一个区域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刘克成:这是一个没有限制性的答案。以西安为例,既有像张锦秋院士的新唐风建筑,是基于对唐代建筑的研究,满足人们对失去时代的向往,从某种程度来说,它换回了人们对唐朝的期待。而我的作品,则是另一种探讨方式,我更多是给今天的中国人(或者说是城市人)一种进入历史的通道,通道是没有风格问题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有没有一种自己特殊的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就像四合院一样,它是适应于那个时代中国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应该基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做出适合的空间,这才是中国需要的。在一百年前,中国人虽然人口也众多,但生活方式是可属的(其实在一百年前西方的生活方式也是可属的)。在今天(后现代时期),人、社会趋向于多样化,可能中国人就应该是多样的。为什么要用一种或者两种来限制中国人的生活空间呢?其实社会足够发达了,他能够让每一种人都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当中国人的群体展现出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就是“中国性”。

凤凰网房产:我们看到,您在以往的一些作品中(比如汉阳陵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等设计)以环境保护为依托创造性地确保和还原了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可谓是独树一帜。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在文化保护方面的设计理念?

刘克成:首先,确定你在历史的位置。历史像个老人一样,在他面前我首先是向它致敬的,这是第一姿态;我并不去区分这个老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每一个老人都应该尊重。其实从我的建筑作品面对历史的时候,我是放低姿态的。我一直在寻找与历史相触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就好比我们在家里陪伴爷爷奶奶,其实爷爷奶奶最需要的不是我们把自己打扮成和他们一样,爷爷奶奶最需要的是尊重、你真的是把他当亲人。你要问候他、与他对话。对话是一种智慧,对话不是谁服从于谁;对话是一种交流,对话是相互尊重;对话既彰显了历史价值也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

▲刘克成作品:大唐西市博物馆

▲刘克成作品: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

▲刘克成作品:金陵美术馆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房产 凤凰网 财富 【责编】 张晋羽(PO21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房产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百科推荐
楼盘推荐 更多
推荐阅读
深圳13个房地产项目开展商品住房“以旧换新”
新华社
00:39
市场
超40城支持住房“以旧换新”:“卖旧”仍是痛点,“换新”受量价限制
每日经济新闻
00:38
市场
万科在多地迎来交付季 超预期兑现交出高分“答卷”
每日经济新闻
00:37
房企动态
保利发展:销售去化仍有压力 政策还有发力空间
中国房地产网
00:35
市场
超72亿元!神秘民企大华大手笔拿地
中国房地产网
00:35
市场

金科天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