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107,0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0,916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2层(局部地下3层),建筑高度57米。
设计团队尝试以文化脉络为线索、以市民生活为导向、以剧场设计为契机,重塑城市空间的在地性与亲和性。
南通古称“通州”,以其“地据江海之会,通达吴越之路”而得名。是连接吴越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南通大剧院周围的水体和城市边界空间是南通地理和历史意义的缩影。
剧院位于南通市崇川区紫浪湖东北岸。南接南通美术馆,西接南通国际会展中心,构成南通中央创新区文化会展区。
南通中央创新区三大公共建筑的组合在紫琅湖畔打造了一片对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
这是对水域与城市边界的消隐,是对城市空间组织形式的再定义,更是这个区域在地性与亲和性特征的基本姿态和自我定位。
从湖边望去,舒展起伏的屋面在湖岸边飘扬,在水域与城市的交汇处塑造出一个优雅的建筑形体。
洁白、连续的屋顶宛若祥云,使得建筑体量更加轻盈。舒展的建筑形体不断吸引着人们靠近,这幅“琴山珠水”的秀美画卷徐徐展现在紫琅湖畔。
湖面一侧,大剧院以开敞的玻璃幕墙拥抱紫琅湖景;沿城市道路一侧,渐变孔径的穿孔铝板使得建筑形体更加完整。
两种不同主题的立面是对于两侧环境的解读和延续,更是建筑重塑水域与城市边界的重要方式。
大剧院一共有五个观众厅,从西北向东南成弧线型分布,分别是:300座少年活动中心、605座戏剧院、1523座歌剧院、1184座音乐厅、406座多功能厅,共同构成一片“五彩祥云”。
戏剧院是大剧院在地性的重要体现。戏剧院采用圆形包裹式墙体,中央金色浮雕柱廊围合出与众不同的观众席位。
戏剧院的整体风格提取自南通悠久典雅的地方传统文化,通过运用不同材质及现代手法,观众能提前感受到迷人精彩的戏剧氛围。
观众席座椅采用高雅的丝绒质感,渐变色的处理增强圆形剧场的向心性。
墙表面喷涂夜蓝色哑光雾面漆,与柱廊一起营造出神秘高贵的气氛。
来源:搜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