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书引发建筑界与法律界的震动,位于河南新乡某商业区的一座“山寨版”阿那亚礼堂被认定构成著作权侵权,法院终审判令拆除侵权建筑并赔偿2万元。
这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首例直接判决拆除侵权建筑实物的著作权案件,打破了以往类似纠纷多以经济赔偿或局部改建处理的惯例,为建筑作品保护树立了新的司法标杆。
阿那亚礼堂位于秦皇岛北戴河新区,项目以其极简的白色混凝土几何造型、光影交错的内部空间和与海岸线的诗意对话,成为近年来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地标之一。
然而,2024年3月,阿那亚公司在小红书平台发现,河南新乡某商业区竟出现一座与之高度相似的礼堂,从整体轮廓到细节设计近乎“1:1复刻”,甚至被游客误认为阿那亚的“分馆”。
经查证,该建筑由河南经开里置业有限公司开发,未获任何授权。阿那亚随即发函要求拆除,但对方置之不理,最终对簿公堂。
本案审理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一审法院曾判决侵权方在合理期限内修整建筑以消除相似性,但经开里公司仅通过在底部加装透明玻璃等细节调整应付了事,主体结构仍与阿那亚礼堂构成实质性相似。二审法院(新乡市中院)认为,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改建无法真正停止侵权,遂改判立即拆除侵权建筑。经开里公司不服提起再审,但河南高院最终维持原判,明确指出:侵权建筑缺乏实际用途,反复改建只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侵权行为若不彻底制止,权利人权益将持续受损。
建筑抄袭为何屡禁不止?近年来,从地标建筑到住宅小区,“山寨”现象层出不穷。这些事件反映出建筑作品保护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