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ifengimg.com/2015/07/17/abed282a362f1a355058e2c2a6ba0c31.jpg
中国第一座高架立交桥将被拆? - 凤凰网房产北京
■原《广东公安报》摄影记者周晓辉拍摄的人民路高架通车日照片。■陈加树(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参与人民路高架、区庄立交、东濠涌高架桥设计)  ■原《羊城晚报》摄影记者朱穗风在人民路高架通车前拍摄的照片已成为经典。 -来自凤凰新闻客户端
https://ihouse.ifeng.com/news/2015_07_17-50477098_0.shtml

中国第一座高架立交桥将被拆?

莫冠婷 何 姗 新快报
2015-07-17 13:31

  ■原《广东公安报》摄影记者周晓辉拍摄的人民路高架通车日照片。

  ■朱穗风

  (61岁,原《羊城晚报》摄影记者

  新闻照片《人》的作者)

  ■陈加树(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参与人民路高架、区庄立交、东濠涌高架桥设计)

  ■原《羊城晚报》摄影记者朱穗风在人民路高架通车前拍摄的照片已成为经典。

  ■石安海

  (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1983—1993年任广州市副市长,分管城市规划建设)

  ■1987年9月22日,罗先生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在人民路高架桥上留影。

  刘晖

  在广州求学工作近20年,现为大学老师、城市规划师。

■策划:何 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莫冠婷 何 姗

国内第一的立交、高架桥

大北立交1964年建成,全国第一座现代化立交桥   区庄立交    1983年建成,全国第一座四层双环立交桥

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桥  1987年建成,全国第一条城市高架桥     东濠涌高架桥  1994年建成,全国第一条双层高架桥

提名榜3号

[ 提名人 ]

提名理由

建议保留部分作纪念

市民可运动休闲

提名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路系统,我其实是蛮纠结的。

建成于1987年“六运会”前夕的人民路高架(全称是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路系统),是我国大城市闹市区中建设的第一条高架路系统,也是当时我国最长的一条高架路。它解决了当时市区南北向的交通拥堵,为流花地区的火车站到黄沙码头和过江隧道提供了快捷联系,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交通作用。

但高架路建成后,人民南路的传统商业中心也开始衰落。虽说高架路未必是衰落的主因,但是高架路的噪声、废气、日照和景观遮挡对沙基涌和后来划定的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风貌都有很大影响。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能仅靠高架路已成共识,人民路高架的去留媒体也已讨论多次。随着地铁8号线北延段和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的建设,人民路高架的交通功能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被取代。建议届时保留一部分高架路面,既是对这段历史的纪念,更可作为老城区内难得的连续开敞空间,提供运动和休闲。

建设回忆

人民路高架建成,广州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

1987年9月,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桥横空出世,它是国内第一条城市高架桥。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桥建成后,盘活了老城区交通:有市民记得,从南方大厦出发从南往北一直穿行到广州火车站只要15分钟,而没有高架桥之前需要40分钟甚至1小时以上。

让广州市民引以为傲的人民路高架桥为什么能做到全国第一?城市建设总决策者当时是怎样拍板做决策?高架桥设计和施工者又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解决?

1980年代广州建设资金一年几千万

人民路高架建设费要1.3亿多元

1984年我去日本东京考察,第一次见到高架桥,我说路怎么可以在屋顶上走?我看得很认真,他们的高架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它的利弊我都看得很清楚。回来后我们没有马上做;但后来需要提建高架的时候,我还是支持的。

1980年代人民路交通非常堵塞,从市政府出发到人民南路有时一个钟都到不了。当时有专家提出修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桥,市政府研究后原则同意,完善方案后,再提交市委,当时市委书记许士杰引导大家充分讨论后,最后同意修建。同时提出,尽可能少拆迁、少扰民;另外,由于人民路路口很多,所以要统筹考虑路口的交通疏导。

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桥的建设费要1.3亿多元,那是很大的一笔投资了。1980年代广州建设的钱一年也只是几千万元。

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的建设比较苛刻,要求施工工期短,春节后开工、10月前要完成。分了几段,每段不同的施工单位承包,所以建得很快,而且施工单位没有地域观念,既有广州的,还有外来的,也有省属单位,施工资质是择优录取,谁能做到工期短、占路小、安全可靠,就起用谁;二是钢筋、模板等部件加工尽可能在外面制作、不搞现场制作,修建时把交通影响减少到最低,中间就是高架路占了一点,两边马路照样通行。

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桥建成后,广州交通从此进入立体化时代。

我们解决老城区交通问题开了全国先河。建好后,全国各地来参观人民路高架桥的人很多。

建人民路高架两大难题

当时人民路交通量每小时超过3000辆车,而且沿线交叉路口多,经常堵塞。

建城市高架桥是向国外学习的。但我们搞的时候已经知道,城市高架桥会带来很多问题,主要一是破坏城市景观;二是吸引交通量从而增加空气、噪音等污染;三是影响沿线商业环境。

但是最迫切的交通问题解决了。当时我们也没想到交通改善得这么好,不仅高架桥上的车流量大,底下人民路的车流也增加了,上下都很顺畅有序。选择修高架桥,实际上是钱的问题,如果采用隧道方案,造价远不止多一倍。

人民路高架的修建难度相当大,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高架与渠箱争道。人民路中央地下刚好是排水渠箱,渠箱长度占了人民路一半以上。高架桥也要布置在马路中间,桥梁桩基础与渠箱有冲突。

如果把渠箱迁走,代价很大。如果不迁走渠箱,桥梁桩基础就要避开渠箱,分布在两侧。桥墩下面需要建承台(承托桥墩)作为支撑,把桥墩承受的力分到承台和承台两侧的桩上,这样承台和两侧的桩就要“骑”在渠箱上面。

承台的厚度在技术规范上是有规定,一般建议是不小于1.5米。但如果承台按1.5米的厚度建造,渠箱的埋深不够。我们为此深入研究分析,大胆突破规范,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把规定的长方形承台做成一个拱形承台。

二是采用“预制吊装+现浇结合”的施工方法,这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先进技术。

人民路高架是双向3车道,宽度约11米。如果桥面全部采取预制的办法,由于体积太大、重量太重,运输和吊装设备都有困难;如果采取分片梁预制吊装的方案,由于梁底较宽,桥下较压抑;如果全部采取现场浇筑混凝土,对周边交通影响极大。

我们通过研究,提出“预制吊装+现浇结合”的施工方法,把高架路桥面分拆成两个箱梁(桥梁工程中梁的一种,内部为空心状,上部两侧有翼缘,类似箱子),然后把预制好的箱梁吊上桥墩后,再在现场浇筑混凝土,把箱梁拼合起来。这种施工方法对交通影响较小,也加快了工程进度。

开通回忆

独家内幕:市民写信到市府,提议让市民上高架桥走

1987年9月20日,人民路高架桥开放观光,震撼全城。市民一早就蜂拥而至,把高架桥入口挤得密不透风。在高架路南端“人”字形的位置上,密集如蚁的人流构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被摄影师捕捉住,成就了一张经典的照片《人》。

我怎么拍到人民路高架通车前的经典照片

说起这段历史,有个独家内幕。通车前一周,有市民写信给市政府:“这是全国第一条高架桥,通车前可不可以给市民在桥上走一下,感受一下广州建设?”当时广州市副市长石安海和团市委书记朱小丹觉得这个建议很有意思,团市委组织市民行桥观光。

通车前开放三天,9月20日星期天,是第一天开放给市民观光。

我赶到现场时,距离剪彩只有半小时,当时好心急要找一个好位置拍摄,但桥上挤满人,根本上不去。情急之下,我气喘吁吁地跑到新亚酒店十几层高的天台,这个位置我之前采访时去过。

从酒店天台往下望,哇,桥上全是人。当时指挥部在高架桥“人”字下面的一条路,朱小丹在指挥部向我挥手,叫我“注意安全啊,不要掉下来!”

我用两台28广角的相机,拍了70多张底片。经典照片拍的就是剪彩仪式前,市民从南面和西面的匝道上桥,在南面起点等待剪彩的情景,当时好多人、好墟撼。

剪彩仪式一过,桥上的市民就四散,沿着高架桥涌往北面。当日有15万人行桥,有老人带着小孩、有拍拖的年轻人、有家庭,欢乐融融;还组织当时建高架桥的工人上来行。行桥秩序很好,没有发生人挤人的事故。

1988年这张照片获第十五届全国影展金牌奖,是新中国成立后至1988年为止广东第三张获全国金牌的照片。还获得过荷赛三等奖。照片是好多人组成一个“人”字,不但是有艺术价值的新闻照片,而且反映了广州改革开放的城市新面貌,这是广州的骄傲。这张照片在全中国被用过无数次,后来多数用来宣传计划生育。

让市民上桥走,是亲民、答谢与传统

■石安海 (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1983—1993年任广州市副市长,分管城市规划建设)

在通车仪式前,市政府开放三天给市民自由行,每天都人山人海。这个是不是市民提议,我记不清楚了。老市委书记许士杰第一天也去领走。

让市民先去走,理由很简单,市民做出了牺牲,但高架桥开通后人是上不去了,要让他们先睹为快。这是一种亲民,一种答谢,也是一种传统,新桥建好后去踩虹,求个吉利。后来北环高速也是通车前开放给市民步行一天。

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桥的通车典礼,是广州历史上第一次电视现场直播的通车典礼。

全国第一,轰动全城,作为广州人当然振奋啦!

■罗先生(网友“@微光速”,59岁)

1987年9月22日,一吃完中午饭,我就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拿起相机,和妻子去人民路高架。

当时人民桥高架是号称“中国第一条高架路”的大工程。全国第一,好大阵仗,轰动全城,作为广州人当然振奋啦!

当时好多人,找个好位置拍照也不是那么容易。在正对着人民桥的位置还有文化公园段的转弯位,我和太太抱着BB女留影。

通车当日,广州最塞车的地方变得行如流水

■周晓辉(63岁,广东省公安厅宣传处,原《广东公安报》摄影记者)

1987年9月23日,人民路高架桥第一日通车。我一早就到人民桥至六二三路段的人民路高架蹲点采访,这个位置是当时过河南(海珠区)、沙面和芳村的咽喉要道,也是广州最塞车的地方。

采访当日就很有感触,人民路高架修好后,广州增加了7.9万多平方米的道路面积,好似在天上建多了一条路。当时我采访了在文化公园附近执勤的交警,他说:“高架通车后,这一带基本没再看到车辆拥堵了。” 我把通车当日拍摄的照片命名为《行如流水》,照片在1987年10月5日《广东公安报》头版刊登。

争议:人民路高架拆不拆?

人民路高架到底拆不拆,一直是市民争议的焦点。

2011年10月《人民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公示。规划目标是保护传统骑楼商业街区风貌,突出人民南路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风貌特色,复兴传统商业街区商贸功能。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出:时机成熟将拆除人民路高架桥。

有专家认为:待流花湖隧道工程完工后,就是拆掉人民路高架的最好时机。

不过,建设部门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康王路隧道的建成将分流一部分车流,但人民南高架将仍然是老城区一条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短期内没考虑让它“退役”。

石安海:对城市的记忆,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应该让它存在下去

人民路高架有利有弊。有人把人民南商圈的衰落归结为人民路高架,我认为不公平,它的衰落是多因素促成的结果。即使把人民路高架拆了,人民南路想恢复往日的商业繁华也很难,交通枢纽变了,商业业态也早已不同了。

一个城市不同年代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都有贡献,都留下很多记忆。城市过去的记忆凝固在建筑物上、市政公用设施上,就是体现那个时代的建筑技术和时代的建筑艺术观念。对城市的记忆,个人认为一定要采取慎重的态度。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应该让它存在下去。

司机彭先生:最好继续通车,或改为全民健身道

最好不要拆。人民路高架不用等交通灯,一走到底,康王路虽然可以分流,但没那么好走。广州人已经习惯了人民路高架的存在,它已经是广州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要改造,建议改成露天运动场、全民健身道。

李先生:不一定要拆,可改为公交专用道

人民路高架如果评为历史建筑,不太合适,但作为反映广州城市建设、政府解决交通问题决策的历史,它是一种城市记忆。

将来是否继续保留,待政府决策。

如果从恢复老广州的历史原貌的角度出发,拆除南段,保留跨东风路段改造成立交,有一定意义。但人民路的商业氛围已难再恢复。

人民路高架可以有好多利用,不一定要拆。可以考虑改为公交专用道行驶电车。

朱穗风:不为恢复商圈价值无必要拆

如果不是为了恢复人民路历史商圈价值,无必要拆。

人民路刚好在荔湾区和越秀区交界,要恢复它的商业环境,需要两个区合力整治。如果交通条件好,高架桥是可以拆,把人民南路变为一个景点,像上下九步行街那样,做成分阶段的步行街。

周晓辉:交通价值会一直存在,但应让路于城市历史文化

无论怎样修路,广州的交通都很紧张,所以人民路高架的交通价值会一直存在。

但如果条件合适,交通也要让路于城市历史文化,就像北京路也是城市中心交通要道,但变成步行街也是成功的。

网友@微光速:拆掉南段,北段保留通车

人民南路原来是广州最旺的地方,是广州地标。但建了高架桥后,那段马路就被“顶心顶肺”,变得暗无天日,严重影响地标景观。建议拆掉西门口以南段,保留北段继续使用。

网友@青砖麻石:拆掉南段,保留北段建纪念公园

西门口以南段最好拆走,恢复历史街区旧貌。保留西门口以北段,建桥上公园,纪念修建高架桥这段历史。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城市 商业 街区 【责编】 王露(PO00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房产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百科推荐
楼盘推荐 更多
推荐阅读
一季度房产税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21%
中国房地产网
00:07
市场
金科股份正式被裁定受理重整
中国房地产网
00:07
市场
东莞多个片区房价下跌,超五成镇街房价仅为“1字头”
财联社
00:07
市场
金地顺利完成董事会换届:徐家俊当选董事长,聘请李荣辉为总裁
时代周报
00:07
市场
广州优化不动产登记 含土地“带押过户”等十条
观点网
00:07
市场

金科天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