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自己认为具备重要意义的会议和场合,碧桂园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很少站到台前发声。但去年9月的一个周六上午,杨国强现身了,为三个食品、日用品门店开业捧场。
天朗气清,红色的幕布之前杨国强说,“我要成为凤凰优选代言人”。这个在2016年创立的社区商业品牌背后承载了杨国强的一个目标:不用经过中间商,为300多万业主和10多万员工提供原产地、无污染、高性价的用品和食品。“质量要放心、价格更便宜。”
6月15日,“凤凰优选”向着“质量放心和价格便宜”迈了一大步。在广东顺德碧桂园总部,杨国强再一次站到台上,并正式宣布碧桂园进军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舌尖,碧桂园进入农业并试图打破生产—中间商—消费端传统结构,为消费侧直接提供安全和价廉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在供给端碧桂园通过对农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从而助力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杨国强正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农业之上,他说碧桂园的地产业务做得很好,莫斌管理得井井有条,自己的主要的精力将放在为国家做更多的事,这是他现在最大的心事。
“40年前我是种田的,因为改革开放,我就在建筑工地上做了建筑工人,一直做到今天,社会给了我机会,我可以为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杨国强说,而农业正是他的切入口。
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
2017年碧桂园业绩发布会。有记者问杨国强:对于碧桂园成为全球销售额最大的房企,您个人有什么感觉?杨国强回答,我蛮开心的。
杨国强也透露过自己最开心的事情。2年前,600多名国华学子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参加校友会成立大会。已经长大成人的校友们同步设立了校友基金,首期捐出60多万元,同样是学校的创办者、杨国强说:“今天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天。”
碧桂园在2017年实现了5508亿元的销售额,杨国强也值得为之开心,因为这个数字背后代表了这家企业在这一年为数十万人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吃穿住行,碧桂园用了26年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但是仅靠地产开发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春节前,记者在菜场购物时与一40岁出头的菜农交谈,他感叹现在很多资本下乡,农民被挤压得没有了任何位置。在更优渥的发展环境吸引下,年轻的人都进城发展,农村的生活环境谁来改善?
“城边村”的境况稍好因为拆迁,农民拿到了一大笔钱。或者临近城市,靠租金就可以生活无忧。但除此以外,农民没有土地,没有进入城市的能力。而没有产业支撑的农村,正在丧失最后一部分劳动力。
这类农村与农民所面临的问题并非无解,“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曾参与80年代一号文件的政策调研。作为历史的亲历者,他记得从80年代初开始,农村工业化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发展到了占全国工业增加值将近一半,农民就业转为工业就业的将近一个亿,“通过本村搞活经济的方式,让农民不仅增收了,而且农民可以转移就业。”
无论是凤阳小岗村的故事还是江阴华西村的经验,农民这个群体拥有的最简单淳朴的智慧,往往成为最适用的解决方案。
一些企业开始关注农村与农民问题,希望借助自身在产业和资本领域的优势来让农民的智慧得以施展。在地产行业如万科提出“三位一体”的帮扶模式,恒大也在今天与中科院合作,力推高科技农业。
杨国强40年前是农民,更清楚农民与农村的困境,也能体会农村经济中那一股喷薄愈发却找不到宣泄口的内生能量,记者想,今天他宣布碧桂园进军农业,就是想给这股力量插上技术与资本的翅膀,给它找一个符合时代与市场的出口。
因此,杨国强决定回去做“农民”。
面对它,认识它,改变它
在杨国强正式宣布碧桂园进入农业的这一天,另一位身价千亿的“农民”为他点了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天通过视频说,“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的投资对我们助了一把大力气。”
碧桂园农业控股公司是碧桂园进军农业的平台,公司即将与袁隆平以及开研资本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动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
与杨国强的“农民”梦一样,袁隆平同样有一个梦想,更直接,更量化:五年之内把第三代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到1000万亩,按每亩增产100公斤来算,增产的粮食可以满足300多万人口一年的口粮。希望十年内第三代杂交水稻能够推广到3000万亩,增产的粮食可以养活武汉、广州这样大城市人口一年的口粮。
为此,今年88岁高龄的袁隆平依然奋斗在科技研究的一线。
杨国强也在将自己的专注力更多放在农业一线,他说,“我们不与农民争利,不与中小企业争利,希望与拥有土地的农民一起进行科学合理的谋划,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提升农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共同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这也是碧桂园发展现代农业的初衷。”
40年前从农村走出,40年后再次面对曾经熟悉的一切。杨国强希望用碧桂园的一些优势去做一些改变。
据了解,碧桂园农业还将引入世界一流的农业生产技术、设备,采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通过进军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博览园,进军先进农机业和种业,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并通过“凤凰优选”向市场直供。
当下确是一个好时机,十九大后,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这30年给予碧桂园这类企业参与中国农业发展一次机会,杨国强常想,中国农业发展整体还是比较落后,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计划,能为这个做什么?
于是,卸下地产重担,杨国强信心满满,“机会只是留给准备好的人,40年前我种田,40年后我还是回去种田!”竹杖芒鞋轻胜马,相信无论是碧桂园抑或杨国强,都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