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土地市场先抑后扬,“两集中”供地是上半年土地市场的转折点。上半年,土地市场供求规模均出现小幅下降,但优质地块引发企业激抢,成交楼面积和溢价率均走高;在集中供地下,城市分化、企业分化现象更为明显。
从企业角度来看,在“三道红线” “两集中”下,房企投资积极性整体回落,上半年,TOP100房企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比重降至18.2%;央企和国企背景企业在土地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万科、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和华润置地占据排行榜前四位。
01 市场
土地供求规模均小幅下滑,但溢价率走高
受“两集中”影响,土地市场供求规模均下降
2021年上半年,受供地“两集中”政策影响,土地市场供求规模均出现小幅下降,但优质地块引发企业激抢,成交楼面价和溢价率均走高。2020年上半年,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共推出土地供应规划建筑面积6.1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56%,土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5.3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07%,土地成交金额为2.15万亿,同比微涨1.25%。
土地成交楼面价和溢价率双双走高。2020年上半年,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土地成交楼面价均价为4016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上涨635元/平方米,土地溢价率为15.38%,同比上升0.98个百分点。
图:2021年上半年全国100城土地供求规模及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数据,风财讯智库
整体来看,上半年土地市场先抑后扬,22城“两集中”供地是土地市场的转折点。
一季度,房地产调控继续收紧,市场监管不断加强,房企资金压力加大,房企保持审慎投资态度,土地市场供求规模均走弱。
二季度,22城相继完成了第一轮集中供地,由于第一轮优质地块占比较大,引发企业激抢,土地市场明显升温,土地供求规模均环比大幅上涨,其中二季度土地成交金额达14787亿元,环比大幅上涨119.67%,土地溢价率为15.67%,环比上涨0.88个百分点。
集中供地加剧分化,城市、企业分化明显
在集中供地下,分化现象更为明显,主要为城市分化和企业分化。
从城市角度来看,南北城市分化较为明显。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宁波、福州等南方城市土地竞争激烈,土地溢价率均超20%;而长春、青岛这2个北方城市,土地溢价率均在5%以下,且超八成地块均以底价成交。
从企业角度来看,规模房企、国企等资金实力雄厚的房企成为集中供地的赢家,在首轮供地中,TOP10拿地金额占比高达29.5%。
02 结构
“两集中”下,一二线土地城市土地市场升温
2021年上半年,受供地“两集中”政策影响,各线城市供应面积均出现同比下降,从成交状况来看,一线城市成交面积与成交金额双双同比上升,二线城市成交面积下降,但成交金额上升;三四线城市成交面积与金额均同比下降。
表:2021年上半年各线城市土地成交状况
数据来源:wind数据,风财讯智库
供应规模:各线城市供应面积均出现同比下降
2021年上半年,各线城市供应面积均同比下降。一线城市土地供应面积为42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37%;二线城市土地供应面积为259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98%,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面积为302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76%。
成交规模:一二线土地成交金额均同比上涨
受22城“两集中”供地影响,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金额均同比上涨。2021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为4958万平方米,同比上涨5.82%,土地成交金额达4583亿元,同比上涨16.07%;
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为233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17%,但土地成交金额同比上涨4.55%,达10751亿元;
三四线城市由于受到“两集中”供地政策影响,土地供求均出现同比下降,土地成交面积为246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18%,土地成交金额为6077亿元,同比下降13.13%。
从土地溢价率来看,在土地集中出让过程中,多数重点城市通过房价地价联动的规则变化,设定限地价条款、打击“马甲”房企拿地等对控制溢价率,初步实现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
上半年,一线城市土地溢价率下降2.06个百分点至7.61%,二线城市土地溢价率为15.17%,同比上升0.76个百分点,而三四线城市土地溢价率达22.87%,同比上升5.52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进入3月份之后,开发商的“抢地”热情被激发,为了增加优质土储,房企加速在热点城市布局,热点三四线城市的土拍热度持续高位,尤其是长三角城市。
03 企业
强者恒强态势更甚,国企投资积极性更高
强者恒强,TOP10房企拿地销售比达23.9%
自“三道红线”与银行“两道红线”落地以来,企业有息债务增长受限,房企将工作重心移至销售端,“抓销售、促回款”为首要重任,企业投资积极性下降。根据风财讯智库数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TOP100房企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比重为18.2%,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7个百分点。
图:2020、2021年上半年各阵营企业拿地金额/销售金额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风财讯智库整理
“两集中”下,阵营分化明显,头部房企规模、资金效应放大。2021年上半年,TOP10房企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比重为23.9%,为各阵营投资意愿最高阵营房企,主要是在“三道红线”及“两集中”下,头部房企规模及资金优势,房企拿地积极性更高。
分阵营来看,各阵营拿地积极性均有所下降,其中TOP11-20阵营房企拿地销售比降幅最大。2021年上半年,TOP10房企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比重为23.9%,较去年下降2.1个百分点,降幅最小;TOP11-20阵营房企该比例为18.9%,较去年下降15.9个百分点;TOP21-30阵营房企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比重为19.1%,较去年下降13个百分点,这两个阵营降幅最大,主要由于在“三道红线”下,房企“高杠杆”模式受限。
图:2021年上半年TOP20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比重
数据来源:风财讯智库整理
2021年上半年,top20房企拿地金额达7932.2亿元,同比上涨4.2%,其中万科、招商蛇口、金茂这3家企业增速均超100%。分企业来看,央企和国企背景企业,由于资金实力较强,在土地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上半年万科、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和华润置地这4家企业拿地积极,拿地金额排名前四位,其中万科拿地金额达961.6亿元,位居第一。
从拿地销售比来看,上半年,top20企业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比为21.4%,其中招商蛇口、华润置地、绿城等10家企业拿地积极性高于均值。2021年上半年,招商蛇口拿地金额达744.7亿元,拿地销售比为42.1%,在top20企业中拿地最为积极,华润置地先后在广州、杭州、哈尔滨等多个一二线城市创下“新地王”记录,拓储能力可见一斑,拿地金额达675.6亿元,拿地销售比达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