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58B1770C1E69C8EFB1BA038A3004304A0542EA22_size55_w637_h358.jpg
风暴眼|10个月下调超100次,为什么国际评级对内房企“杀疯了”? - 凤凰网房产北京
凤凰网《风暴眼》发现,关注4个因素,影响至深! -来自凤凰新闻客户端
https://ihouse.ifeng.com/news/2021_10_20-54775471_0.shtml

风暴眼|10个月下调超100次,为什么国际评级对内房企“杀疯了”?

风暴眼
2021-10-20 11:35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文|陈文莉 王婷婷

核心看点:

1、仅10月18日一天,在穆迪的“机关枪”扫射之下,就有十余家内地房企的评级或展望遭遇下调。

2、评级机构或会本着“宁可误杀,不能放过”的谨慎原则,大面积下调房企评级。

3、截至今年中期,主要上市房企有26%的企业,短期内面临资金缺口的压力,有92.5%的企业面临中期资金缺口压力。

-----------------------------------------

今年,国际评级对内房企“杀疯了”。

凤凰网风暴眼对2021年度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标普、穆迪)对中国主要房企的评级调整情况,进行了盘点。

凤凰网风暴眼统计发现,今年截至10月19日,穆迪、惠誉和标普下调内房企的评级,已经超过100次。

下调数量不仅创下历史之最,更是上调评级次数的2.9倍。

仅仅10月18日一天,在穆迪的“机关枪”扫射之下,就有十余家内地房企的评级或展望遭遇下调。

同时,蓝光、泰禾、华夏幸福绿景控股等十余家房企,在三大国际机构“撤销评级”了,有些是主动有些是被动。

让人不禁感叹,比惨,还得要看“房企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国际投行机构频频对内房企出手?

通过对多个机构和专家的采访,凤凰网风暴眼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评级机构模型调整

要求更严格

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告诉凤凰网风暴眼,暴雷的规模房企有点多,评级机构开始调整模型了。

关键的一点是,伴随预售资金监管加强,在机构的规则上,预售监管资金被踢出“可用现金”列。

由于该等款项可用于房地产建设,进而转化为库存,因此机构在计算杠杆率时,将其列入净物业资产。

也就是说,在计算净债务和流动性时,把预售监管资金从可用现金中剔除;计算杠杆率时,将该项目加入净物业资产。

一减一增,会让大部分房企的杠杆率上升、偿债能力下降,导致评级被下调。

以惠誉为例。惠誉的《企业评级标准》主要关注“现金能否自由地用于偿付债务”,而不是能否用于经营用途。该框架性评级标准就明确指出,可用现金不得包含"经营性现金需求及其他无法自由用于偿付债务的现金类型"。

于小雨认为,在中国的房地产预售体系下,地方当局通常要求房企将预售款的一部分存入银行监管账户,这部分资金可用于建设用途,所以大部分上市中资房企,将这部分款项计入不受限制现金。

随着“三道红线”的实施,对“现金短债比”有了明确要求,并且现金并不含预售监管资金,部分房企开始披露这部分资金,这引起了评级机构的“警惕”。

RMBS交易的底层资产风险提升

评级上调被限制

RMBS,即预售房地产贷款,这是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常见底层资产。

它的问题,引起了国际评级机构的重视。

这源于中国房地产的本质——期房。

开发商拿到地后,以项目的房子和其他资产作为抵押,从银行等机构获取资金;开发到可销售程度后,购房者给开发商一部分现金、自己以房子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开发商拿到钱后还银行并进行其他活动…

这其中很多环节,因为是抵押贷款,所以就存在“抵押贷款违约”的风险。

用作RMBS交易抵押品的房地产项目,如果没竣工或延迟竣工,就会推高“抵押贷款违约率”,让RMBS投资者和更多投资人、金融机构面临风险。

但RMBS交易文件通常不会披露涉及房企的名称,因此无法根据公开信息判断哪些RMBS交易对受困房企房地产项目的风险敞口较大。

评级机构或会本着“宁可误杀,不能放过”的谨慎原则,大面积下调房企评级。

就像惠誉说的,在授权债权人使用抵押品偿还未偿债务时,法院是否会将抵押预告登记视同正式抵押登记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在部分中国本地RMBS交易中,未办理正式抵押登记发放的贷款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可能高达80%。

大部分RMBS交易文件规定,对未完成正式抵押登记的房贷,发起机构可以回购资产,但这会导致投资者面临发起机构的交易对手方风险。

“这将限制此类交易获得最高投资级国际评级。”惠誉表示。

隐性债务压力上升

机构更加警惕

贝塔咨询合伙人杜丽虹测算,截至今年中期,主要上市房企有26%的企业,短期内面临资金缺口的压力,有92.5%的企业面临中期资金缺口压力。

也就是说,即使不扩张,也有9成以上的企业需要续借债务,平均的债务续借比例为53.5%,有27.5%的企业需要续借7成以上的债。

资金需求更急迫,但国内房企普遍缺乏长期融资渠道。

所以,当前86%的企业都面临“资金来源无法覆盖项目投资回收周期”的期限结构缺口,平均的期限缺口达到9个月,21%的企业面临两年以上的期限缺口。

杜丽虹认为,在“三道红线”等政策环境下,房企为了减轻账面债务负担,增强融资能力,明股实债和表外负债问题愈发严峻。

数据显示,主要上市房企的少数股东权益在净资产中的平均占比,已从2020年末的39%上升到2021年中期的42%。但少数股东应占利润普遍低于权益占比,34%的企业少数股东的利润占比不到权益占比的一半,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少数股东不承担亏损。

结果主要上市房企的净资产中,“明股实债成分”平均占比从2020年的14%上升到2021年中期的21%。

表外销售方面,主要地产企业平均有45%的合同销售来自表外,有10%的企业表外销售的贡献比例大于70%;再加上合约负债中的融资成分,行业整体的隐性债务压力被进一步推升,触发了评级机构的警报。

国内评级也在提高门槛

境内外都不轻松

其实不仅国外评级更严格了,在“债券市场非强制评级改革”的影响下,国内投行机构的评级也越来越严谨。

近日,联合资信、中诚信国际等也对多家房企评级进行了下调。

一位评级机构的人士告诉凤凰网风暴眼,“国内的评级机构很内卷,下调会动很多人的利益。但现在整个改革趋势很明确,以后企业评级肯定更严格。”

评级趋严,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而房企若要平稳渡过阵痛,还需自身本领够硬。

于小雨认为,近期中央表态,主要是针对消费者端的房贷宽松,对企业来说,政策不会有大幅的放宽。所以企业还是要追求“自优”,降低表外的东西,把基本面做好。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信贷政策会有一波有体系和全面的放松动作,对于房企的项目营销、开发投资等有些正面的影响,继而利好现金流。但房企的各类发债差异明显放大,有些企业机会不多、业绩改善不明显会显得很被动。

说到底,房企如要安全度过,还需自身实力够强才行。

详情查看深度文章《一群百强房企“溃于”评级开分》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房地产 房贷 地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房产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百科推荐
楼盘推荐 更多
推荐阅读
2024中粮可口可乐乡村振兴行动在天津小站镇正式启动
奇点商业
刚刚
商业地产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认定金科股份重整为“模板”
风财讯
刚刚
新闻快讯
汇成爱房签约发布会圆满落幕
凤凰网房产重庆站
刚刚
市场
万科出售87亿资产?公司回应来了!股价当日翻红
风财讯
14:52
新闻快讯
A/W2024深圳时装周圆满收官,深圳欢乐海岸引领时尚消费新趋势
奇点商业
14:36
快讯

金科天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