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家,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见证了成长和变迁。凤凰网房产在成立10周年之际,发起《我家十年》回忆征集大赛,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分享你与房子、家人的故事。
张元元投递的《在长沙的十年:从“0”到“3”的安家之路》,获得此次征文大赛优秀奖。
征文如下:
当站在人生中点处,当人生被工作的忙碌与生活的琐碎所填满,我们在向往未来的同时,似乎又多了一项“技能”——缅怀过往。
偶尔与闺蜜聊起过往,有怀念、有感慨,细数外地人在长沙打拼的十余年,发现这一路没有一飞冲天,也亦无大风大浪。只是,当各自组建家庭后,就少有机会能挤在一间房,一张床了……
0:从零开始 无窗的隔断房
对于在地级市读大学的我们来说,长沙是一个很陌生的城市,可抱着对省会城市的向往,毕业离校后直接踏上了前往长沙的火车。
在举目无亲的城市,比解决工作更重要的是得先有住处,在同学家叨扰一周后,终于找到了一个落脚的地方——与人合租,一室一厅里的隔断房。这个隔断房没有窗户,没有空调,房东临时找来了一个可折叠的约1.2米竹床,一台桌子,一个网上下单还未抵达的折叠衣柜,组成了我们的全部家当。
“幸亏咱俩那时候都还没发福,不然那个1.2米的竹床大概承受不住咱俩。”后来想起来,闺蜜这样说过。不过,好在这样的隔断房很便宜,400块钱一个月。
租好房后又半个月,我们俩也陆续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如此也算是在长沙暂时稳定了下来。
其它季节倒是无所谓,没有窗,没有空调的隔断房,在火炉长沙的夏天,是很难熬的。靠着一套吱吱呀呀的风扇,我们也度过了毕业那年的那个夏天。
1:一室一厅 我们的租房有了窗
第二年,赶在在夏季到来之前,我们很勤快的换了租房。我们的家当,不过一箱子衣服,两床被子,再加两台电脑。
一辆出租车,我们就从第一次租的隔断房,搬到了新租的一室一厅,房租也涨到了1000元/月。有了窗、有了空调,还有了一个小小可活动的客厅。
阳台被房东改造成了厨房,而我们总是忘记把阳台窗户关上,于是,这里经常会有一些不速之客——老鼠,前来光顾。他们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是会把装米的袋子肯破,会偷吃我们挂在阳台的腊肉,会把好不容易开花的茉莉咬得只剩下光杆子……
我们的租房在二楼,一楼是被人租来做夜宵生意,他们白天总是静悄悄,到了晚上就会有炒菜、喝酒划拳等等声音,烦不胜烦。
一年之后,我们再次搬了家。这次搬家,我们多了很多东西,尽管环境不是很好,在这里一年,我们用心经营了这个小窝,也添置很多东西。比如,闺蜜买来的发誓要好好学却没弹过几次的吉他;比如,想要自己烤蛋糕、烤炸鸡却总是失败而添置的烤箱;比如,养得不够茂盛却又舍不得扔掉的几盆绿植……
变得“富有”的我们,一个出租车已经盛不下我们的所有家当。于是,这一次搬家,我们喊了搬家公司,不负责搬运,一趟150块!
当看到一辆大卡车开到楼下的时候,我们还是吓了一大跳。这一趟搬家,我们“富有”的家当,也不过才占据了大卡车的一个小小角落……
2:两室一厅 拥有了各自小天地
这一回,不再是安置小区,是某个单位的单位房;这一回,我们租下来一套两室一厅,拥有了各自的小天地。房租也涨到了1200元/月。
这是一个上了年岁的老小区,一楼没有经营到凌晨的夜宵店,也不再有老鼠来访,小区里面的树木高大,清晨常常会在窗外的鸟叫声中醒来。
我们会在下班后一起买菜做饭,有人备菜、有人掌勺、有人洗碗、有人扫地;会在周末时出门看一场电影,逛一次商场;偶尔也会有朋友来访,吃个家常便饭。
房东也是一个很好的人,住在离这套房子不远的另一栋,偶尔过来,还会给我们带点水果吃。
日子按部就班,生活不慌不忙,我们在这里住了好几年。慢慢的,我们也从双人行,变成了三人行,再到四人行……
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安家置业也被提上了日程。
3:三房两厅 终于不用一再搬家
2016年下半年,长沙房价开始飙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梅溪湖片区的某个楼盘,同一栋房源,半个月上调了三次价格,到处涨声一片。
在这样一个“涨涨涨”的氛围中,我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二手房。
2016年年底,闺蜜以6800元/平的价格,在我们第一次租房旁的小区,定下了一套毛坯二手房。
2017年年初,我们也6500元/平的价格,在另一个小区安了家。
当我们都拥有了不用一直搬来搬去的“家”,人生也踏上了另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