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家,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见证了成长和变迁。凤凰网房产在成立10周年之际,发起《我家十年》回忆征集大赛,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分享你与房子、家人的故事。
阿黛投递的《岁月轻唱—家的迭变与深藏的诗篇》,获得此次征文大赛优秀奖。
征文如下:
站在绿意葱郁的山顶朝下望去,一座西北小镇映入眼帘。那巍峨起伏的剪影像一幅墨绿色的山水画,既让人愉悦,又让人浮想联翩。山脚有个村落叫北关村,那里有我的家和我的亲人,亲情的纽带绵延着人间烟火和人情世故,十年来,世事日新月异,我贫困的小家也逐渐成长为理想中的模样。爱意充裕,笑语盈盈。
2013年,还在读高一的我,每天最怕的是下晚自习后走夜路。从学校到我家,有一段长长的黄土小巷,小巷没有路灯,路面也破旧不堪,这里有坑那里有坎。晴天还好,若是雨天的夜晚,摸黑前进时,总免不了一脚踩进泥坑,轻则溅上半身泥水,重则会滑倒在泥坑里,摔得浑身发麻。
冬天巷子里结了冰,上下学通行时必须要扶住两侧的墙壁小心翼翼行走,否则一不留神便会跌个屁股蹲。初春时巷子里化了冻,水流的到处都是,巷子几乎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为了方便孩子们上下学,家长们不得不在巷子里垫上砖块踩脚,就这样我们踩着砖块通过时身体还是不由自主打摆子。
2013年,我弟弟妹妹们都还小。家里仅靠多病的父亲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母亲偶尔给别人家帮工补贴家用。那时家里虽然新盖了砖瓦房,但房间里没有几样拿得出手的家具。唯一算是“牌子”货的还是来自姥爷的支援——一只衣柜。不过父亲人穷心不穷,他总告诉我们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守住初心、抓好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困难总会过去。
为了让我们走出更远,在打工间隙,父亲抓住机会学习。他时刻关注着国家新闻,路上遇到大学生或者老师都会放低姿态向他们请教学习。一次,在听到一位老师“让孩子们多读书”的建议后,父亲立即采取行动,每月从本就不多的工资里挤出钱来给我们买各种书籍。那时语文老师让我们买最新版的《成语词典》,父亲听后二话不说就给我买了一本厚厚的《成语辞海》,足有半米厚。托了父亲的光,扛到学校时,我得了老师的好一顿夸赞。
说不清从何时起,我们家的书慢慢变多。从刚开始的《成语辞海》、作文书、《英语词典》再到《少年百科全书》、《上下五千年》、《全国地理趣谈》等等,家里原先的小箱子装不下了,后面又添了三个书柜依然放不下,于是我们家有了专门的书房。在书房里,我们往往能沉浸一下午,在书中徜徉的时光里,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出了贫困的家,流连在祖国壮丽山川的五光十色里,对未来有了诗意的憧憬。
家里书籍的增多的同时,我们家里的变化也在悄然进行。我们姐弟几个的成绩开始提升,每人每年都能捧回奖状。家里有了喜事,父母亲人逢喜事精神爽,干劲十足。家里的家具逐一被添置进来,本来空旷简陋的房间,有了好家具的映衬,再经过一番精心布置,竟也不输城里现代化居室。
2015年秋天,众人筹资修路。原本泥泞不堪的小巷经过翻修,仿佛披了一层鲜亮的外衣。铺设了下水管道的水泥路面光洁平整,两侧还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再也不怕雨天和黑夜了。趁着修路,父亲决定整修院子和厕所。
家里之前的院子是西北常见的黄土院落和旱厕。雨天院子泥泞厕所漏雨,还时常有蚊虫盘旋,去上厕所时,需要不时驱赶蚊虫,稍不留意露在外面的屁股便会被叮个大包。旱厕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清理,因着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这个任务便落到了瘦弱的母亲肩上。清理出来的污秽,母亲用扁担一桶桶挑到山上地里倒掉,这是个大工程。如此种种,让人苦不堪言。
新厕所和红砖院子很快就修好了。罗列有序的红砖有一种朴素的美感,尤其在雨后,被雨水冲刷后的红砖有股清新的芳香,适逢春天,从砖缝里冒出来的绿茸茸的小草,让整座院子都生动起来。新厕所的投入使用,更是解决了家里人上厕所的老大难问题。标准化卫生间既通风又保暖,大理石地面、白瓷砖墙壁、冲水马桶,如厕后轻轻按一下按钮,水箱就会放水冲刷,干净又方便。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离家远了,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去年过年回家,远远地望见记忆中那座小院落,竟一时有些怔愣:原本的大铁门换成了父亲一直提起的古色古香的木头门,采用的是飞檐的设计。院子里也有了我心心念念的花园,虽是冬天,但还有花迎风怒放——是梅花。新建的三间房在阳光下矗立着,似乎在默默诉说着新时代的发展故事。
小康梦圆不是终点,持续奋斗未有穷期。前段时间,弟弟不负众望考上985大学。家族里为今年考上大学和重点高中的学子们举行别样的升学宴,用发奖品和奖状的形式,奖励这些优秀学子的同时,也激励后来人。从第一届“升学宴”举办时的四五个优秀学子,到现如今的几十人,乘上时代发展的列车,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而这,只是家乡变化之诗中的短短一章……
熹阳初升时,我再次遥望家的方向。光影里历史与现实不断重合,过往与未来互相辉映。努力奋斗的十年间,我家在祖国的大好形势下,稳步向前:从零几年时风雨里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到2013年时简陋的砖瓦房,再到如今敞亮的二层楼。十年中,改变的是我家的面貌,是越来越好的生活,不变的是家人的温暖与温情,相信在未来,在祖国无言的大爱里,更多变化的诗篇将被更多人和城所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