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eng_share_thumbnail
众创空间的合纵连横:抱团取暖还是主动出击? ——凤凰网房产北京
众创空间选择联合也是一种扩张方式,既互换了资源,也进行了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大的联合办公空间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资源整合优势,小的联合办公空间可能就会出现消亡,行业开始进入洗牌期。 -来自凤凰新闻客户端
https://ihouse.ifeng.com/chanye/2017_10_30/51268813_0.shtml

众创空间的合纵连横:抱团取暖还是主动出击?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7-10-30 11:30

  作为创业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众创空间伴随着国内双创浪潮而进入繁荣期。2015年以来,国内各地诞生了一大批众创空间,但由于部分众创空间服务单一,不能为入驻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沦为纯粹的“二房东”,由于租金成本的上升,一大批众创空间没能熬过去,宣告倒闭。

  除了“内斗”,国内的众创空间还面临着外来者的挑战。联合办公空间鼻祖WeWork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并成立子公司,来自硅谷十大孵化器当中的Rocket Space和Founders Space也相继在中国设立孵化器,意图将他们在海外成功的运营经验在中国复制,抢夺中国市场。

  面对内外夹击,不少赛道内的头部玩家开始玩起了合纵连横。从去年开始,优客工场、纳什空间等开始走上了战略合作或是合并的道路。这究竟是抱团取暖,还是面对挑战主动出击的行为?

  告别野蛮生长

  2016年初,一大波孵化器宣布倒闭,其中包括知名孵化器如孔雀机构。当时,很多人惊呼,创业孵化器进入清场阶段,众创空间行业陷入寒冬。

  但没过多久,国内涌现了一批效仿WeWork的众创空间,并改头换面称之为“联合办公空间”。或者是得益于WeWork此前在海外市场的巨大成功效应,过去一年多,联合办公在国内正在经历最快速的爆发,在一线城市的各类写字楼、地铁物业都出现了联合办公的身影,它们甚至进驻了购物中心和长租公寓。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31亿办公人群,移动办公人群有13亿。发达国家的年度人群办公位成本是1.9万美元,而有66%的企业计划通过更灵活的办公来削减成本,全球平均工作位工作日空闲率在5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相信,中国将开始慢慢进入联合办公时代,也刺激了联合办公在国内的爆发式增长。

  在长期观察联合办公市场的克尔 瑞咨询总监黄甜看来,目前国内的联合办公市场还比较混乱,之前大家都在野蛮生长,有了很多空间,但是空间的文化和资源都没有建立,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

  联合办公空间WE+创始人刘彦燊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大部分联合办公空间都只是一种装修上的改造,但是并未有服务创业者的资源,比如如何帮创业者获取融资,如何打造社区文化来服务他们,甚至如何去推广。

  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优客工场等联合办公类型众创空间在上海发布《众创空间服务规范(试行)》和《众创空间(联合办公)服务标准》,被视为是终结野蛮生长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4298家众创空间、32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余家企业加速器,去年一年,它们一共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近40万家,带动就业超过200万人。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指出,众创空间在很多方面仍有待提升和发展,如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增值服务有待加强,行业标准尚待建立健全。根据服务规范,众创空间也就此有了标准定义;将其服务对象定位在以创新为特征的创业团队、初创企业和创客群体;规定了其主要服务功能,包括创业辅导、投资融资、资源对接、氛围营造;细化了36条服务内容并形成标准化条款。

  “我们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很多人进入这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从业者,对行业理解目前都还不深。”作为规范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方糖小镇创始人、CEO万里江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众创空间行业内良莠不齐,甚至有想要趁乱捞钱的玩家。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内需要有一套规范和标准,否则很容易走向价格战,提供不到位的服务。“在基本的标准和规范做出来之后,行业按照这个方向走,会趋于比较良性的发展循环当中。”

  这在业内已经形成共识:规范和标准的发布,有助于促进众创空间服务规范行为,为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将更大程度激发亿万群众创新创业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烈需求,并实现众创空间供给侧效率的匹配。

[责任编辑:吴珊(PO238)]

项目推荐

相关推荐

金科天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