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21世纪的理想形态,这是一个值得深刻讨论的话题。
现代人在享受着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交通、医疗、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增长,却同样也在忍受城市无序扩张、人口激增等带来的环境问题、交通拥堵和资源紧张。
俗话说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奔波在生存的边际线上,人们甘愿逐渐成为城市这片幕布上的点缀和斑点。很少有人愿意擦干幕布上的污渍,去探究这个幕布上应该被涂上什么样的美丽色彩。
幸运的是,刘易斯芒福德,这位享誉世界的城市规划专家在50年前替后人们想过这个问题。在《城市发展史》这部城市规划巨作中,芒福德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城市状态:Town-cluster。
Town是城镇,Cluster是一种聚合状态。这两个词汇的组合,则代表了芒福德的基本城市观—— 实际上是一种新型城市的胚胎形状,既聚合由分散,既独立同时也互通,它能胜过历史性城市甚至大都市的空间上的限制,然而又能克服大城市的无限止的扩展和凌乱的扩散弥漫。
如果芒福德得一直健康地活到今天,挤一挤地铁,感受早高峰的拥挤;或者是在冬日的清晨,吸一口污浊的空气,以这种方式在2019年的任何一座城市里生活上一阵子,他是会痛心疾首地发现,自己的同类在50年后的今天,在芒福德认为错误的道路上愈行愈远并且自食其果。
好在,更多的人已经开始意识到城市发展的良性状态应该以什么的样的方式呈现。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经历50年后,其历史意义开始在中国展现其价值。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到2022年,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梯次形成若干现代化都市圈。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在这个《指导意见》中对所谓都市圈的形态要求,正应了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所说的Town—Cluster的这种模式,只不过这里的town换成了city。
在《指导意见》里,顶层设计的期望是到2035年,国内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这些都市圈既是未来区域发展的引擎,同样也是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
其实不难发现,环京、环沪、江北等都市圈集聚了中国经济主要的增长动能,在都市圈时代,研究区域如何协调科学发展,产业迎来哪些新机遇,如何搭上发展的快车,便是在研究城市发展的理想形态在现实社会的实际落地。
而接下来人们所关系的话题便是,在所谓的都市圈时代向中国走来,什么样的城市会成为这一红利最大的获利者。
4月26日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主办的环北京都市圈区域价值论坛上,一众学者专家汇聚,希望能从都市圈发圈的这一趋势中管窥未来城市的发力点。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陆军提出了都市圈发展的4个前提,以环境都市圈为例,其谈到了都市圈发展的趋势:从单极化到多中心化,从垂直到水平一体化,从顶层设计到深度融合,从城市治理到区域治理。
陆军提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趋势预示着未来都市圈内城市的发力点,一是单极到多中心:以环京都市圈为例,从过去的以北京的核心的单极化发展模式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加快推进期,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交通、生态环境、产业转移三个领域率先突破。三省市区域壁垒逐步破除,协同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包括北京。天津和未来雄安在内的城市发展多中心化正在形成。
其次是从垂直到水平:在多极化这一基本前提下,伴随着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生产要素在这些经济极点城市间加速自由流动。在以往的垂直型的区域城市关系下,要素的流动始终保持着从高到低,从资源密集到资源贫乏这一单向形式,伴随着都市圈多极成长,要素的在经济极之间的流通将创造更大的需求市场。
加之环京都市圈区域内已经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以及省道干线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大广高速、京台高速、京沪高速、京九线直通北京,并与廊涿高速、荣乌高速形成以霸州为主的发展区域。此外,规划中的京雄城际铁路北上直达北京新机场,南下贯通雄安新区,形成半小时城市通勤圈。
这也意味着,要素流动速率进一步提高,位于交通网络核心的城市将成为都市圈区域协同发展的风口。
邻国日本的都市圈发展历史也能佐证这种观点。1961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东京大都市圈的城市交通问题,东京都提出了利用50年的时间对东京大都市圈立体交通网进行改造。
快速轻轨交通网的改造和建设,使得东京大都市圈的快速轻轨交通的服务半径从原来的距城市中心的15公里延伸到30公里,极大地改善了东京大都市圈郊区居住区和卫星城与城市中心地区的长距离通勤交通条件,促进了人口向东京邻近三个县的扩散,并成就了川崎市、琦玉市和千叶市这三个位于东京都市圈交通网核心城市的发展。
遵循都市圈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环京都市圈交通网络来看,在环京城市之中,霸州市位于北京、天津、雄安三角核心地带。作为环京的重要枢纽,霸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区域内已经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以及省道干线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不过,同时也要注意到都市圈时代来临,无论是人口、资本或者产业等要素已经不局限于区域内部进行流动——综合评定都市圈整体的竞争力,这是要素流向的最终判断。这也是为什么从北京外溢的人口和产业大概率会选择向长三角都市圈流动的原因。
因此,环京都市圈能否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契合现代化都市圈的发展需要,类似霸州这样的节点城市又该如何入手?怎样挖掘潜藏的城市新价值并发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未来,这都将是决策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